著名的蝴蝶效應,談的是不可預測性:從一個事件開始,竟然誘發了一系列後續的連鎖反應。正如同,我們看到次級房貸所引爆全球股市的樹倒猢猻散。

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,一方面說明了全球經濟的一體性,一方面也指出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,與測不準的本質。

另外有一個「黑天鵝理論 」(black swan theory), 也在最近爆紅,它同樣談世界的不可預測性超乎我們的想像,它指出:一般人總是只相信他所想要的、他所預期的發展,以致於忽略了世界往往不按照我們的期待走,等到發生了一出乎意料的重大事件,我們原本賴以支撐的假設,便一夕之間全部崩潰。

黑天鵝理論是這樣來的,以前的歐洲只有白天鵝,所以歐洲人沒有見過黑天鵝,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」就成了一個沒有人懷疑的事實,一直到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黑天鵝,歐洲人的想法因此一百八十度翻轉,黑天鵝也變成了不吉利的象徵,像是我們所說的烏鴉一樣。這種翻轉會造成人們心理很劇烈的震盪,因為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」有數萬隻的白天鵝作證,但是要推翻它,只需要一隻黑天鵝就足夠了。也就是說,人們所習慣相信的信念、所樂觀看待的事件,有可能是錯的,而我們從未思考過「它是錯的」所造成的後果,我們期待的破滅,竟是如此之輕易。

所謂黑天鵝,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,它具三大特性:不可預測性;衝擊力強大;以及,一旦發生之後,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,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,而且更易於預測。google的驚人成就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;九一一也是。作者認為,黑天鵝潛藏在幾乎每一件事的背後──從宗教之興起,到我們個人生活中的大小事件。
為什麼要等到事情發生之後,我們才認得出黑天鵝現象呢?部分的答案是,在應該注意普遍現象時,人們長久以來卻習慣注意特定事件。我們習慣注意已經知道的事情,卻一而再再而三忽略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。因此,我們無法真正地評估機會;我們很容易將事情簡化、予以敘述、分類;而且我們不夠開放,沒能珍視那些能夠想像「不可能事物」的人。

多年來,我們是怎樣欺騙自己,以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上知道的還多。我們總是只看到無足輕重的事情,而大的事件卻繼續在你我的驚嘆聲中出現,並形塑著這個世界。當事情發生以後我們從「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」反瞻所知道的一切導出《黑天鵝效應》。面對黑天鵝現象,並從這些意外的大事件獲益。

省思美股崩盤"黑天鵝"現象 投資人須學得3個教訓
20年前,美股遭遇了一場讓投資人記憶難以抹滅的大崩盤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1987年10月19日暴跌將近 23%,全球股市隨之重挫。這是全球現代史上第一起金融危機,該日因此被稱作「黑色星期一」。
危機發生屆滿20周年,現在大家都在談論,崩盤是否還會再度發生。《the economist (經濟學人)》直接了當,「一定會。」投資人要去猜測崩盤發生的時機,並沒有多大用處,想想崩盤帶給投資人的 3個教訓,或許比較受用。首先,借用一句因為交易員和書籍作家 nassaim taleb而走紅的形容詞,「黑色星期一是一隻黑天鵝,」這是投資人學到的第一個教訓。大家都見過白天鵝,但是卻無法想像黑天鵝的模樣。正因為如此,沒有人料到股市可以在單日內出現如此巨大跌幅。

金融專業人士咸認市場會根據一種統計模型-鐘型曲線(bell curve)而上下波動。利用這種模型觀察走勢,所採用的是市場平均值,市場出現極端走勢的情況並不多見。據此以觀,美股單日暴跌23% 出人意料。被形容是25個標準差事件(25-standard-deviationevent)的今年 8月股災,使得鐘型曲線之說再度活躍市場。不過25個標準差事件只是證明了市場走勢一點都不符合鐘型曲線的說法。事實上,市場走勢具有肥尾 (fattails)現象,也就是說,極端的走勢其實經常在發生。

對於交易員來說,問題出在要創造肥尾模式,比創造鐘型曲線來的複雜許多。其結果就是交易員不斷被史無前例的市場走勢所狹持。 long-term資本管理公司以及 amaranth advisors等兩檔避險基金分別在1998和2006年崩盤,原因正是如此。

為了確保買家能夠規避資產價格波動所採用的option-writing(銷售遮補買權),則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危險。這種做法可以為投資人帶進穩定的收入,因為多數選擇權並沒有被行使。不過肥尾一旦出現,則選擇權發行人的虧損可能高到資本被消滅的極端程度。銷售遮補買權的做法因此被描述是,在蒸氣壓路機前撿拾五分鎳幣。

肥尾事件每次發生的間隔長達數年,投資人因此對於操作銷售補買權感到自滿。他們和金融監管人員以為基金經理人和銀行追求的是謹慎的策略,事實上來自政策的風險很高。投資人自1987年崩盤學到的第 2個教訓,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有關,這是當時許多機構投資人所採用的一種操作。做法是在股票市場上出售期貨合約,如果之後股價走低,則期貨市場的獲利,將可抵銷他們投資組合的虧損。

就在黑色星期一發生當日,市場又出現一種反饋效應(feedback effect)。隨著投資人出售期貨以保護自己免受崩盤所傷,股市價格亦隨之走低,促使採取投資組合保險者出售更多期貨,造成崩盤的情況惡化。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不但沒有保護投資人免受暴跌影響,還推波助瀾。簡言之,要整個金融體系免受風險所擾根本不可能。市場一定會有人虧損,此說依然適用於今日的狀況。

第 3個教訓是央行會在他們擔心市場可能遭遇危機時迅速干預。他們在1998年時再度出手,去年8月和9月又重施故技。20年前, fed擔心1929年的情況會重演,因為在美股當年崩盤後,美國經濟馬上陷入蕭條。事實上美國經濟得益自寬鬆的貨幣政策,經濟衰退的情況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發生。現在看來,黑色星期一不過只是長期股市走勢圖上的一個小點而已。

暢銷書《黑天鵝效應》請按這裡

「黑天鵝」這裡用來指——出乎人們意料,並且令局勢發生重大轉折的事務,而這少數的、極端的情況決定著整體,像是911恐怖攻擊事件。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的「黑天鵝」,是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的惡化遠遠超出預期。投資人高度期待美國總統布希的經濟振興方案,可是卻大失所望,次級房貸問題更使得信用貸款危機加深,延燒到美國房地產市場,導致消費緊縮——經濟衰退的陰影,全面籠罩著美國。歐洲與早先的我國一樣,自以為可以躲過美國次貸風暴,但事實不然,蝴蝶效應般的骨牌效應,使得全球的金融風險直線升高,使得投資人措手不及。「黑天鵝理論」非常可以說明,如今投資人期待破滅之後,驚弓之鳥的心理。

二○○八年的第一週,經濟警訊就接踵而來,國際油價一開年便漲破每桶一百美元,全球經濟都共同面對著高油價、高原物料價格,以及通貨膨脹的壓力。而一月份的最後一週,投資人馬上面對的是全球股市——瀕臨到空頭走勢的現實問題。那天在聚會上我說,空頭應該是在下半年才會前來問候,沒想到我錯了,空頭敲門的時間點竟然就在不遠。蝴蝶,加上黑天鵝,加上熊出沒,這群動物奇觀,讓台灣農曆年前的紅包行情,硬生生變成了白包行情。

如果反彈力道不足 金融風暴恐引爆

在台灣,說到不吉利的象徵,「烏鴉」是代表性的動物;西方尤其是經濟領域,近年流行以「黑天鵝」形容不祥的徵兆,甚至發展出所謂的「黑天鵝理論」-說明有些突發事件事先無可預期,一旦發生,卻對時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力。歲末年終之際,新的一年到底可能出現什麼樣的「黑天鵝」,影響全球經濟與投資環境?

商業大樓泡沫化 隨時可能發生

美國次級房貸風暴,像一鍋慢慢燉熬的狂牛肉鍋,何時要再掀起鍋爐風暴,沒有人知道。商業大樓的泡沫化,很可能在新的一年中發生。由於預期全球經濟趨緩、加上資金緊縮的趨勢,商業大樓的獲利會受到衝擊。從過去的歷史來看,商業大樓在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,比一般住宅來得大,影響力也更深遠。儘管目前商業大樓的基本面還不差,出租率也很高,但受到美國次級貸款效應的影響,造成不少公司財務周轉不靈。過去連續十多年來在房市春風得意的一些國家,包括美國、英國、西班牙與愛爾蘭等地區,都有可能再爆次級貸款風波。

英國的商業大樓市場已露敗象,去年投資客的租金收入,已有不敷繳貸款的現象。一些資產管理公司最近的財報,不乏大幅下修其商業大樓的基金投資表現,有些下滑幅度高達一八%。英格蘭銀行最近的報告中,透露投資商辦大樓的資金來源,有九%是從英國本土的銀行貸得的,這個比率比二十世紀末的高峰時期還要來得高。

另一隻「黑天鵝」很可能出現在東歐國家。這些過去的共產國家,近年是西方投資客的天堂,也因此成了西方資本家的命運共同體。它們學會了資本主義的貪婪與投機,到一些利率較低的國家,大量借貸,例如匈牙利借瑞士法郎,賺九%的利息,看起來很誘人,問題是匈國本身的貨幣如發生大貶值,要還起外幣來可是倍加吃力。當初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時,印尼、泰國、韓國等國家,貨幣大貶值,要用本國錢還外國債,不是容易的事,匈牙利的外幣借款高達五一%。

在東歐屬這一類的國家不少,保加利亞的外債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比率,高達四八%、本身的經常帳赤字占gdp的一八%;立陶宛經常帳赤字占gdp二五%;哈薩克最近也才被調降信債評等。如果這些國家真的發生金融風暴,都將是投資市場的惡夢。

保護主義抬頭 新興國家不安

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旗下的「經濟情報公司」,對全球的執行長做一問卷調查,發現他們對政治風險愈來愈關注,尤其是在新興工業國家的投資。他們的不安,包括政治動亂、保護主義的興起、地緣政治關係的緊張及政府本身的不安定。

這些公司的掌舵者的憂慮,不是沒有原因的,回顧過去的一年中,美國的保護主義抬頭,以國家安全之名,封殺了幾件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機會。歐盟也時有保護歐洲產業優勢的舉動、還有強力反對新興國家的「主權基金(sovereign wealth fund;或稱主權財富基金)」。

「主權基金」是一些外匯存底與財政盈餘過多的國家,成立專門投資機構來進行管理運作的基金,全球目前已有二十二個國家和地區,設有主權基金。全球主權基金所管理的資產,近九千億美元,雖然不到全球中央銀行儲備資產三.八兆美元的四分之一,但是卻在快速成長中。而且它們高度集中。這類政府基金未來在金融市場,將會形成一股不可漠視的力量,這很可能就是歐盟政府反對的原因。

高油價陰影 經濟絆腳石

走過曾飆至每桶近一百美元油價的二○○七年,高油價的陰影,至今仍揮之不去;新的一年,如果發生地緣政治風暴,油價仍有可能成為經濟成長的絆腳石。好消息是,多數分析師對今年油價的展望,並不悲觀-油價有可能回檔。高盛證券對市場喊話:「四月以前,油價會回檔至每桶八○美元。」建議投資人:「油價投資的向下風險,動能逐漸提高。」言下之意,提醒投資人-現在是獲利了結不錯的時點。

產油國對百元油價的反應,是憂喜參半,有鑑於一九七○年代的兩次石油能源危機,導致全球經濟萎縮,對能源的需求急轉直下,油價降到每桶一○美元的局面,這是產油國最不樂見的情況,應該會在需求與供給之間做最好的調節。市場一般的共識值是設定在六○美元至八○美元之間。

西方國家和回教國家的對立,尤其是美國與伊朗的衝擊,是最有可能成為阻礙全球經濟活動的大石頭。但是截至目前為止,還沒有出現影響企業最高決策的重大衝擊事件發生,相反的,還有不少企業人認為,今年還會有投資、賺大錢的好時機。不過,這些好時機也可能在今年消失無形,如果全球經濟反彈力道不足、金融風暴又像隨時會爆發的一顆不定時炸彈,萬一又碰到地緣政治的衝突,國際投資的氣候,很可能被急速冷凍。

黑天鵝效應與獨立思考
『黑天鵝效應』一書是塔雷伯(nassim taleb)的新作,它不是一本談動物學的書,全書談到天鵝的羽毛顏色甚至不超過一百字。它談人性、談人文、談藝術、談金融、談股市、談災難、談哲學家、談偉人……說天道地,就是不談天鵝。黑天鵝只是一個引子,引出所有的話題。如果要給它一個副標題,倒是想給它:『獨立思考之路』。

黑天鵝效應的起源在於歐洲人在未到澳洲看到『黑』天鵝之前,以為天鵝都是『白』的。擴大言之,黑天鵝是匪夷所思事物的代名詞。奇異的事情發生之前,我們都認為絕不可能發生。但是,世界往往在黑天鵝面世之後,隨後產生巨幅變化,使身處當時的人們恍如夢中,夢醒之後才漸知真義。既然『黑天鵝』(隱喻),如此重要,大家去找它不就得了。其實不然,因為大家既認為黑天鵝邏輯上不可能存在,所以無從找起;即使極少數人瘋狂的認為黑天鵝存在,也沒人敢說出來,因為『天鵝』就該是『白』的。

在人性上,一般看見黑天鵝的反應是:
(1)不相信,不願置信;
(2)認為黑天鵝是有人『染黑』的,是騙局;
(3)馬上有人宣稱他早就知道有黑天鵝,然後舉出一大套理論
(如基因理論)說早已證明過此事,當然,中國人也還會
(4)標售黑天鵝肉,一兩價值若干,以便嚐鮮。

白天鵝就像是一個框框,一個習以為常,規律且易於解釋的世界;黑天鵝則在框框之外,是脫序的,匪夷所思的世界。面對『黑天鵝』的各種態度是本書詳加剖析的主題。不只是人们臨時暴露在黑天鵝消息之當下反應,還包括職業上,投資上,以及人生價值各面向裡黑天鵝效應的意義,討論詳盡。

從『創新』的角度而言,想找黑天鵝的人,多半找不到,因為它是匪夷所思的,因此無法釐定尋找的方向。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人,本想尋找印度的,而他也以為找到了的是印度。但是如果黑天鵝都是『碰巧』發現的,那是否有什麼方法增加『碰到』黑天鵝的機會嗎?然後就算我們能碰上它,又會如何解讀它呢?

在知識的領域,會有既定的解釋框架,由權威及專家限定我們認知白天鵝是正確無誤的、是理論無暇的。甚至形成『知識的傲慢』使所有提出有其他顏色天鵝的人感到莫大的壓力。

這個時候『學術自由意志者』(一般又稱之為獨立思考者)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他們不拘泥於『白天鵝』的世界,思想不羈,但也嘗到不從俗的痛苦,尤其是『勿驟下結論,也許白天鵝不是唯一選項』時受到他人青白眼以及自我懷疑的內外煎熬,這種堅持是『反人性』的。

但,這是獨立思考的代價。綜而言之,本書與最近的『隱藏的邏輯』、『潛規則』兩書有些異曲同工之妙,很細緻的描述『從俗』與『不從俗』的不同。深入剖析獨立思考者的心路歷程與獨特價值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7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